一、動機與目的


  教育部民國八十五年起,針對國內語言環境逐年進行「常用語詞調查」工作,除了已完成的八十四年常用語詞調查報告書》外,今年將陸續完成八十五年及八十六年報告書。調查的樣本都是以報紙、書籍、雜誌、網頁資料為主。為了使將來統計資料更為完整,在八十六年的調查工作上,附帶嘗試收集了八十七年的口語語料。此部分資料統計結果除將作為八十六年成果的附錄外,也將預留為八十七年統計工作的基礎資料。

為什麼要收集口語語料?若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,無論書面語料或口語語料,本都反映出語言使用的基本狀況。但是如果進一步去觀察,書面語料以報紙、書籍、雜誌或網頁等為例,則屬文章創作較多。文章創作具有以下特性:

1.用語較固定。

2.具修辭效果。

就語料收集工作而言,固定語的收錄是最切要的。從漢語發展歷史來看,漢語一直有一個相當穩定的基本語詞結構,這使得語言能通古識今。但是這個基本結構也會隨著時代環境的演變,產生新陳代謝的現象。它的過程當是透過「約定俗成」的力量,將某些實用性式微的語詞淘汰出去,將某些漸強的新生語詞補入,進而固定下來。而從語詞固定的過程來看,新生詞的補入過程應是:

自由詞組=>準固定語=>固定語

也就是任何語詞由誕生至進入語言穩定結構部分,是要經過準固定過程的。這個過程,就整體語言環境來看,反映出從局部至全面約定俗成的事實。不過也有些語詞的一生,只保留了準固定的身分,並未能晉身固定語。這些準固定語,甚或新生的自由詞語,無異也是這個時代環境的產物,調查時,自不容忽視。

年度語詞在進行調查時,所以要分許多類別去收集資料,就是想全方位去掌握社會整體環境的實況,但是假如單就書面語料去觀察,可能就會流失一部分停留於脣吻口語間的語料成分。口語的表述也具有它的特點:

1.急速表達,易生自由詞組。

2.不易修辭,所以存有書面語所未能盡收的語料。

因此,對於口語語料的收集的用心,在於期盼補充書面語料不足的部分,而使往後的調查呈現更詳確的結果。這次的實驗調查,正是朝這個目標邁進的起步。

 

[回前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