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是語言的記錄工具,前人智慧之所以傳承,後人成就之
所以流通,皆為文字之功。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敘說:「蓋文字者
,經藝之本,王政之始,前人所以垂後,後人所以識古。」是有
道理的。但文字流衍,形體隨時孳乳,民間書寫,或見歧異;有
些變亂常體,有些自造新字,頗增無謂的困擾。因此,歷代文字
整理工作,時有所見,唐代「字樣學」大興,最是具體的說明。
「字樣」就是文字書寫的準繩,也就是今天所說的「標準字體」
。因此,教育部所研訂的標準字體,實際就是今日之「字樣」。
教育部標準字體研訂成果公布多年,廣受教育界及資訊界的
重視,然前此公告之版本,皆委由專人硬筆手寫,或因印刷勾點
不清,或涉個人習慣,難免偶見參差,各界迭有反應。為此,本
部國語會成立專案小組,聘請文字、美術、書法、印刷等學者專
家,逐字檢覈,並委託華康科技公司以電腦技術製作標準字體母
稿,所有筆畫、筆型等問題皆予澈底規範。
在此電腦資訊極為發達時代,文字的規範尤為必要;標準字
體母稿的製作,當可有助於中文資訊,印刷排版的快速發展,而
於國字教學亦有所遵循。然而對於廣告業、出版界等媒體的特殊
需要,猶未能滿足,因而教育部又繼續委製方體與隸書字體母稿
。由於此二種字體有其各自特殊的藝術屬性,必須予以尊重,所
以其間少數筆畫形態與標準字體容或略有出入,至於內容格式,
則一如楷書、宋體,並無差異。
今隸書四、八○八字母稿已全部完成,並於民國八十七年十
二月公告,內容計有:
小字體書面稿:約一公分見方乙份。
大字體書面稿:600×600格式陽片副本乙份。
字形檔(True type格式)。
為期此字體母稿能發揮最大之功能,尚祈社會各界多所採用
,並乞時賜教正,為感!
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李鍌 敬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