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節是馬祖最具活力的傳統節慶,由於在夜間舉行,當地人慣稱為「擺暝」。馬祖列島各村都有各自的祀神源流,聚落內的各族籍、姓氏等分成了若干的「社」,因祀神不同或兩間以上廟宇,產生不同的祭拜時間,村內歷經了無數小擺暝之後,便邁入了「大擺暝」,當晚全村總動員,舉行迎神遶境遊藝,也是節慶活動的最高潮。 《大擺暝》的創作構思是試著透過元宵當晚行事,把馬祖聚落內的人、事、景、物做一番鮮活生動的串連和述寫。
馬祖本是福建沿海的列島,由北到南如一串珍珠,故有閩東之珠之稱。根據最近的考古所知,列島在數千年前即有民居。但是,大量移民來此是在民國三十八年以後。此地天然資源缺乏,土地貧脊,然而,經過先人篳路藍縷的開發以及國軍轉進,政府努力的經營,才有今日的規模。筆者生於斯,長於斯,從顛沛不安的時代走過來,內心有無限的感觸,因此創作此詩文。除了感念所有人胼手胝足的付出以外,同時也以繼往開來的志念與鄉親們共同勉勵之。
一、自己是馬祖旅台鄉親,高中畢業後二十多年回馬探親,因舊地重遊有感而 發。 二、題旨是:孤寂婦人望著海洋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大海也在看她,這是 以擬人格的方式做表達。 三、從老婦人之遭遇,聯想到年輕人應珍惜眼前所擁有的。 四、詩文內容押韻較鬆,但首尾用韻稍嚴,構成一首有完整結構的方言白話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