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動母語教育 發揚本土文化

 

  母語是族群凝聚及其文化維繫的基礎,透過母語的保存與傳播,相關文化資產才能得以傳承及發揚。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發表「世界語言權宣言」,1999年宣布自2000年起每年2月21日為「世界母語日」,其目的皆為保障所有語言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尊重,進而維持各方和諧的關係。

 

  教育部為保存語言文化的多樣性,推動母語教育及傳承,自90學年度起將本土語言納入正式課程,除平日本土語言課程外,亦透過建置學習資源、營造校園學習情境及辦理相關獎勵活動等措施,致力於各族群語言文化之存續工作,達到母語與文化傳承的目的,如整理、研究及推廣本土語言文字,包括編纂閩、客、原各語言網路辭典,以及利用資訊技術開發拼音學習網站,提供各界應用學習;發布「臺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」,鼓勵學校師生共同營造校園母語學習情境,於生活中使用母語,引發學習母語的興致,養成使用母語的習慣;民國97年開辦本土文學獎活動,鼓勵使用母語創作,使各界了解母語文學的豐富內涵,並於全國語文競賽加入本土語言項目,提升母語學習興緻。

 

  今年是第4屆本土語言文學獎,徵文活動反應熱烈,投稿件數近4百件,經過評審仔細審酌,共選出53件優秀得獎作品。本屆得獎作品篇篇精彩,情感真切;如劉玉蕉的《該年》筆法細膩純熟,表現出心靈的無助與痛切。吳秀梅的《徒屋》敘寫從結婚開始到兒女成年買屋的人生經歷,平實中帶有濃濃的情味。陳利成的《過城》藉隱喻帶出內心的情境,兼顧閩南語詞彙的通俗性與在地性。王一如的《勇士》詩中意象經營及語詞的使用皆十分傑出。

 

  本部將持續推動各項本土教育工作,持續舉辦母語文學獎活動,期使母語的生命力能夠更加成長茁壯。感謝所有參與母語文學創作者的熱情與努力,敬邀各界一同欣賞本屆文學獎活動的優勝作品。

 

教育部部長謹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