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閩南語-詩-教師組

第一名
李俐思【春風、月光、時間、講古】

第二名

陳正雄【曾文溪記事──萬歲山源頭】
韓 滿【人生悲喜曲】
第三名
吳昆明【苦旦、尾班車、膨紗衫、花矸、玫瑰人生】
陳利成【島嶼戀歌】
費啟宇【探險玉山──大冒險家鹿野忠雄記事】
佳 作
王秀容【一半】
李秀英【對阿母的思念】
沈惠美【月娘】
沈瑩玲【媽媽】
施淑慧【大樹跤】
柯冠義【新保將,失蹤矣!】
陳士彰【越頭】
陳素經【詩歌三首】
黃寳東【阮心內的紅世界】
楊焜顯【作劍俠的少年家】等三首作品

第一名-李俐思【春風、月光、時間、講古】
李俐思
現職:南投縣漳興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講閩南語,寫閩南語,有一種親切的滋味。這擺參加比賽的四首詩,攏是我對生活的觀察佮想像。
【春風】:
描寫春風的自然現象,而且共春風摻媠姑娘連做伙――春風就是美麗的感動。
【月光】:
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力量,予人感覺溫暖,清靜――月光是我剝袂離的朋友。
【時間】:
時間對四季足慷慨,――對咱普通人,伊實在足凍霜的。
【講古】:
我欲講一塊海龍王的故事――我咧講古,海龍王嘛咧講古……對我來講,用閩南語寫詩,是我記錄感想上好的辦法。

第二名-陳正雄【曾文溪記事──萬歲山源頭】
陳正雄
現職: 國立臺南一中社會科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曾文溪發源佇阿里山脈的萬歲山頭,源頭海拔高2440公尺。流過台南縣十個鄉鎮,佇七股鄉流入台灣海峽,全長138.5公尺,流域面積1176.7平方公尺。曾文溪會當講是台南縣母親的河。豐富的水源、美麗的風景、多樣的生態,養育這塊土地、美化這塊土地、也守護這塊土地。身為台南縣土生土長的一份子,就親像伊生養的子女仝款,阮用食水思源頭的心情,寫這首詩獻予伊。

第二名-韓滿【人生悲喜曲】
韓滿
現職:嘉義市育人國小教師、嘉義市閩南語輔導員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有人愛塗鴨、有人愛寫詩,但皆不外乎情感的寄託,我閒來無事喜歡隨便寫寫,觸景生情、有感而發也喜歡隨便寫寫。
情是長在懸崖上的花苞、愛是盛開的花朵,而人生則是花開、花謝的整個過程,雖有驚險、無奈,但更有美麗、璀璨、芳香的時候,一份情、一個故事不斷的銜接,讓我們的生命力不斷的昇華且變得更豐富而圓滿。
用人生的悲、喜交織成一串的組曲,雖非「人不輕狂枉少年」,但至少紀錄下來後就不會有遺憾,生命也不會留白了。

第三名-吳昆明【苦旦、尾班車、膨紗衫、花矸、玫瑰人生】
吳昆明
現職:高雄縣大寮鄉永芳國民小學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一首詩當中若沒有「故事」背景,很容易淪為無病呻吟。在時間的轉輪中,故事是不斷被創造,心聲是不斷被產生。而有些心聲不容易被聽到,可能是因為身份、社會壓力、或時空背景因素,讓他們的心聲無法向他人吐露。也許對一些人而言,這些心聲是微不足道,但對他們而言,卻是「沉重的記憶」。「這些靈魂不能承受之輕」,在不同的時空或身分一直存在著。

第三名-陳利成【島嶼戀歌】
陳利成
現職:彰化縣埔心國中國文科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以自然景物為題,表面寫景其實是寄情,那情是愛情,呼告的對象是情人,也是台灣這島嶼,敘述者融入其中,漫步山林,欲表現出美麗與哀愁交錯的景象,以及對愛情追求的徬徨與掙扎。

第三名-費啟宇【探險玉山──大冒險家鹿野忠雄記事】
費啟宇
現職:臺南縣立玉井國中自然科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在日治時代,日本人類學家鹿野忠雄,曾經踏查玉山及台灣的每一地方,也為台灣的動植物命名,並在日本發表台灣原住民調查,以及動、植物的報告,成為早期對這塊土地有貢獻的人。由於他熱愛本島一切的人文風貌,也有人道主義的關懷,卻不容於當時的日本軍閥的見解,於是被謀殺在北波羅洲。為了感懷其對台灣本土人類學之成就,才有此詩的完成。

佳作-王秀容【一半】
王秀容
現職:
臺北縣本土語言指導員
臺北縣鄉土語文輔導團團員
臺北縣立五峰國中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一半一半,看似對立,有所缺,實則追求一個圓融的結合。
展現中對生命成長的體驗、檢視、省思與期許。
二元對立之於外,一心在我之於內,端視角度與意念。
對生命有形與無形的承擔,接受苦樂參半的本質,保持距離及跳脫的美學,但有欣賞,但有選擇,超越即成心靈的強者。
詩名「一半」,一語多關,可以是年歲、星月、伴侶、信念、價值……中年真好!
透過圓與缺、得與失、是與否及物象的對位,表現生命的律動之美與哲思。

佳作-李秀英【對阿母的思念】
李秀英
現職:塗城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肉粽的芳味,一陣一陣傳入來,閣是五日節,每一擺的五日節,細漢和阿母鬥陣的形影,親像電影,一幕閣一幕浮在阮的眼前,阿母已經離開十幾冬,阮對阿母的思念,一冬比一冬閣較重,忍不住提筆將阮對阿母的思念寫做歌詩。
這首阿母的歌詩,寫的是阮對阿母上蓋深的印象,這首歌詩親像溫泉水,予我溫暖閣予我勇氣,希望出外的囡仔,想起阿母的話,體會阿母的心意,會當淡薄仔解除心內的稀微。阮用上簡單的漢文來寫這首歌詩,自然押韻,鬥陣來唱阿母的歌,唱出囡仔的心聲,唱出咱對阿母的感謝。

佳作-沈惠美【月娘】
沈惠美
現職:新竹市民富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月娘的形狀初一、十五都不一樣,於是創作這一首詩,來形容月娘形狀的改變。同時可以配合孩童自然課「觀察月亮」的單元,提高孩童學習的興趣。

佳作-沈瑩玲【媽媽】
沈瑩玲
現職:臺北縣樹林市大同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每逢佳節倍思親,在溫馨的五月總是特別令人容易感念母親的偉大。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比山高、比海深,是難以回報的。然而,人卻總是在失去後才能體會與感受到媽媽的好,實屬可惜。
本詩是母親節前夕,在寂靜的夜裡,聽著江蕙的「落雨聲」,揮淚思念辭世三年的家母所成之作品。僅以此篇獻上對家母深沉、難忘的思念,更希望天底下還有母親陪伴在身邊的人們,能珍惜與把握慈母的愛,千萬別等到失去後再來懊惱、悔恨,則為時已晚矣!

佳作-施淑慧【大樹跤】
施淑慧
現職:臺中市曉明女中國文科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土地公廟的大榕樹或大樟樹,是鄉里話家常的地方,聚在這兒的多是老人或稚子,吹著自然風,泡壺好茶,天南地北地閒聊,從家中、時事至歷史鄉野異聞,提供孩子不一樣的童年,是天倫、人情的好畫面。
時間流轉,老人全心照顧稚子成年,但當他們需要孩子時,孩子卻羽翼已成地高飛,徒留三位「老者」──老人、大樹、土地公。
藉由本詩喚起生活中看似平凡卻是珍貴的記憶。簡樸、自在的生活一樣讓人滿足且記憶深刻,對老人的關心更不能漠視。

佳作-柯冠義【新保將,失蹤矣!】
柯冠義
現職:屏東縣高樹鄉廣興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以前有位朋友家住屏東車城,據他說他的曾祖父是居住在牡丹社的排灣族原住民,在祖父十多歲的時候來到車城打零工,認識了他祖母,後來被徵召到南洋當軍伕,從此沒有再回來,他父親喝太多酒了,以至於他母親離家出走,也沒有再回來,他父親沒多久也意外身亡。他是他祖母帶大的。如果沒有特別介紹,會以為他只是一位比較黑的閩南人。

佳作-陳士彰【越頭】
陳士彰
現職:臺北縣三峽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今仔日是民主的時代,濟濟人卻袂曉尊重別人,充滿本位主義的「自我」佮驕傲。
現代囡仔是活佇溫室,毋識體驗苦難,閣較袂曉體貼別人。爸母予囝兒的觀念,甚至學校的教育,將考試佮成就排佇第一。
喚起對人的尊重,學習謙卑;認識真理教示;不時感恩,是寫這篇詩的目的。

佳作-陳素經【詩歌三首】
陳素經
現職:彰化縣田中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釘根佇生活
台語詩生活化,釘根佇本土;用阿母的話,上會當表達咱心中的感受。詩人用文學技巧,轉化、擬人、聯想、創作出動人的篇章。我嘛試看覓,【網望】是同音詞的聯想,ùi動物講起拍拚是應該的、甘苦是當然的。
【我欲按怎做】是查某人ùi細漢到大人、結婚後,對阿母的看法:笑伊sông到真佩服的心理歷程。【你是我的最愛】ùi育囡仔予我靈感,愛囝兒、愛家庭、愛土地、愛台灣,攏是仝款道理。

佳作-黃寳東【阮心內的紅世界】
黃寳東
現職:臺南縣七股鄉光復國小教導處主任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筆者任教於七股鹽山旁之小學,學校旁有一荒蕪之水塘,因有水道與潟湖相通,潮汐往返間,生長了許多紅樹林,無意間竟成了鳥類、貝類、魚類及潮間帶生物的天堂;在夕陽西下、潮退之暇,漫步其中,遠眺鹽山之美景,近覽湖光生物之百態,一幅美麗鄉土圖畫,油然而生!
為增加學童學習之樂趣,特以常見之四種紅樹林-水筆仔、海茄苳、欖李、五梨跤及四種伴生動物-彈塗魚、招潮蟹、白鷺鷥、夜鹭,以兒童的語言,加入擬人的寫作方式,創作此一童詩,讓學童感念故鄉之美景及增進鄉土情懷。

佳作-楊焜顯【作劍俠的少年家】等三首作品
楊焜顯
現職:臺中縣梧棲國小教師
作品觀看:
創作理念:

以【作劍俠的少年家】等三首作品,表達對台灣現在兒童家暴現象、高齡社會與古早小吃回味、傳統戲台與台灣願景等,主體性的關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