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長序

  透過文字的書寫,能夠將生活、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跨越世代保留下來,生動的語句讓這些描述的情境彷彿歷歷在目,使閱讀者有如身歷其境。利用本土語言表達,更將創作情感、傳承意念深切地表現出來,所以獎勵與推廣本土文學,便成了本土語言教育中重要的環結。

  為使社會大眾了解多語並存之價值,保存臺灣語言文化的多樣性,教育部自民國97年起,開始籌辦本土語言文學獎的徵文活動,希望鼓勵學生、教師及社會各界人士能多運用本土語言文字來表現文學藝術。本屆報名投稿作品共計356件,經由18位專家初選、決選兩階段評審,最終分別選出閩、客語教師組、學生組以及社會組合計53件優勝作品、47位獲獎者。參賽者來自社會各個領域,蘇子凌的《十七歲的暗戀》結構平穩妥當,情感純真表達;張青松的《烏金情》以早期臺灣北部侯硐地區的採礦情形與礦工生活,以寫實小說作為紀錄,保存逐漸消失的臺灣煤礦文化;林昀樺的《黃嘏紙》以客家清明掛紙,表達世代流傳對祖先慎終追遠,承先啟後的思念與祈福,每篇作品都流露出創作者對臺灣本土文化濃烈的感情。

  感謝所有參與本土語言文學獎的創作者,因為你們的付出,讓臺灣的本土文學持續散發出奪目光彩,讓臺灣本土語言的發展生生不息。